查看原文
其他

学史见悟,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的真谛是实事求是

正文共:3200字

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胡家忠

湖南省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出环境质量状况,反映出环境质量改善的幅度,反映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环境质量现状是否客观真实可靠,与人民群众亲身感受一致、环境治理成效是否实实在在,不掺水分,取于环境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全面。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是实事求是思想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之路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献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实事求是”于马克思主义中的新内涵:“实事”不再是指古代文本,而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不在指“是非”意义下的“是”,而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也不是简单地指考证,而是指深入“研究”。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的内涵,从考证文本的本意,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实事”就是指大自然环境中水、气、土等环境因子所代表的环境质量的真实存在,即大自然受人为活动及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后的环境质量现实状况,“求”就是怎样知道环境质量状况的过程,即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就是通过“真、准、全”的环境监测数据,来客观反映现实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决策、精准治污措施出台等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灵魂

新时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尤为重要。“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环境治理监管体系作为现代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强化监测能力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为什么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就是要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让监测数据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也只有这样,正在开展的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等才会在绿色GDP考核指挥棒中起到举旗定舵作用。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根本要求,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行文,出台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为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中央专门行文进行规范和约束,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待环境问题实事求是想办法解决的鲜明态度。省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制度的实施更是在体制机制上让环境监测按实事求是要求在阳光监督下,不受地方各种干扰开展工作,以确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和权威性。

生态环保工作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转化为行动和动力

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变革转型持续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正在协同推进,但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都需要使用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环境问题根源和环境治理成效,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所开展的生态环保工作每时每刻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转化为行动和动力。

怎样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中落地?笔者认为,环境监测省以下垂直管理制度实施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解决人手问题——要有人干,并且会干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一是实现人与事相匹配,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

省以下环境监测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制度后,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全部上收至省级以上,环境监测体制得到理顺,但监测人员力量没有得到加强,还是环保机构早期成立时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几乎几十年没有改变,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量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增加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量与现有人员编制数过少的矛盾在中西部地区政府环境监测机构表现十分突出。

二是实现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提升,解决现有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

现有人员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部分人员有能力,也有部分人员能力欠缺,本应能者多劳,但因利益分配机制的局限,有能力的部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绝对平等错误思想影响,不愿担当作为,宁愿混日子;一部分人员有能力但到不了环境监测岗位。绝对人员力量数严重不足在生态环境系统是通病,环境监测人员被大量借调到生态环境局机关各科室使用。如执法监测事权全部下放至区县一级,由于区县一级人员混岗严重,大量环境监测人员被抽调至区、县级分局各个管理岗位和执法岗位,区、县一级环境监测机构能独立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寥若晨星,加之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兴起,使得部分区、县级监测机构变得有名无实,监测分析技术能力大大下降,很难适应当前执法监测工作需要;还有部分区县就没有监测能力,在机构设置上就没有设立环境监测机构,也没有安排人员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三是实现人员力量地区间相对平等,解决各城市之间人员编制数不平衡的问题。

省以下监测垂直管理制度实施后,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承担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各城市间工作任务量差异不大,可在垂直管理制度实施时,机关编制部门并没有将上划的人员编制数进行统筹再分配,造成各城市间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不平衡,差异极大,如中部某省,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数多的达上百人,少的不足二十余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是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饭碗,也必须牢牢掌握在生态环境部门手里。因此,需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全盘考虑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力量的合理配置,不管是质量监测,还是执法监测,人员力量都必须加强,从机制上建立起环境监测人员干事创业激情的制度,各城市之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人员力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综合统筹,基本实现平衡。

其次是解决实验室和仪器问题——要有充裕的实验操作分析场地和先进仪器设备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小米加步枪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但不适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生态环境监测由手工转向自动,由常规(如地表水每个断面1月1次)转向加密(全天候24小时监测),由地面转向天空、转向深海是大势所趋。

一是保障实验用房场地。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基本条件必须保障,当前,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的实验室面积指导意见规定的3000平方米,还是二十多年前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早已不适应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发展需要,可现在建环境监测业务用房时,一些地方主管部门仍将3000平方米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控制。

二是保障仪器设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经费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每年根据实验室需求实时购买,而不搞突击性集中统一大量购买,使得购置来的仪器设备与实际需求有出入,导致部门仪器设备采购进来就闲置,造成有限的环境监测资金浪费。

三是保障采样车辆等必要交通设施。

环境监测业务用车省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很重视,积极争取资金给市级及区县按需求配置,可是市及区县以下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将各类用车户头控制很严,有的甚至不给区县环境监测机构单独核定环境监测业务用车户头,既使上级给下级配备采样车辆,也上不了户,更不用说区县级财政自己安排资金购置必要的采样监测车辆。

再次是解决监测规范问题——要让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始终处于质量全过程控制之中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的制度保障,有完整的程序和规范,既需要每一位监测人员自己严格执行,也需要每个监测机构认真践行,更需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加强现场采样规范;

二是加强实验室分析规范;

三是加强自动监测仪器规范。

目前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手段比较单一,基本靠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内部科室进行“内审”,难免会监督失软,因此需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提升其质量控制的规格,并确定其严厉的法律地位。



END



五一,我在岗——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努力的“监测人”

“五·一”,致最敬业的你!

“五一”小长假,湖南省空气质量出炉!快来看看→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来   源:湖南省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